
卡斯龙潭公园
龙潭,在云南的许多地方都有。
历经百年岁月沧桑,这一潭潭泉水,有的依旧滋养着生活在周边的老百姓
而有的却早已干涸,泉水无奈成追忆。
历经千百年,它们依然清澈
昆明黑龙潭
千年“龙脉”所在 近年多次“变脸”
“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清代诗人硕庆用这样一副对联概括黑龙潭的美。
黑龙潭位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五老峰脚下,唐宋年间,就已成为昆明百姓祭祀求雨之地。明初,黔国公沐氏在此大兴土木,命名为黑龙宫。民国年间,这里变成龙泉公园。因传说黑龙的龙宫就在此,潭水终年不会枯竭,故后称黑龙潭。泾渭分明的潭水,唐梅、宋柏、明茶“三异木”,石碑、亭宇、古祠……黑龙潭在历朝历代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很崇高。
这里最出名的当属清水潭和浑水潭。两池水相通,中间以石桥为界,但一清一浊,整个潭就像是一幅阴阳各半的“太极图”。对于清浊两潭的来历,民间有个传说:很早以前,有两条龙住在潭底的龙宫,一条是充满正义感的青龙,一条是做了很多坏事的黑龙,最后就演变成现在的清水潭和浑水潭。
近年来,两潭之水开始频繁“变脸”,清水潭变浑,浑水潭变清。最近一次变脸为今年3月。专家认为,这和地质原因有关。

西盟龙潭
西盟县勐梭龙潭
龙潭分公母 每年遥相会
在普洱市的很多龙潭中,勐梭龙潭最负盛名。这个地处西盟佤族自治县县城边的龙潭,不仅大,而且充满神秘色彩——每年4月木鼓节前后,清澈的湖水会变浑浊几天。由于距勐梭龙潭不远的缅甸弄曲龙潭,也会同时变浑浊几天,当地人认为,两个龙潭是情人关系,水同时变浑浊是因为它们在约会。不过专家调查后认为,勐梭龙潭每年变浑浊,是由于藻类暴发。
勐梭龙潭被称为佤山天池,三面环山,一面环城,环绕勐梭龙潭一圈,约需两小时。这个天然淡水湖泊,海拔1100米,湖面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700米,平均水深11.5米,最深处37米。通过修建栈道、旅游打造等,现在的勐梭龙潭,已成为西盟当地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
进入勐梭龙潭公园大门,往右行走不远,就是原始森林,如果往山上再上行几百米,在密林深处,则隐藏着一个佤族的神圣祭祀之地——龙摩爷。每到重大活动,佤族将进行剽牛,并会把牛头供奉在龙摩爷圣地,久而久之,这里的牛头不断增多。继续沿龙潭边的栈道前行,将能环龙潭一圈,回到大门。
鹤庆黄龙潭
官民同乐黄龙潭 杨柳依依美精灵
鹤庆素有“龙潭之乡”美誉,坝子里共有20多个龙潭,10多个有一定规模。
黄龙潭坐落于鹤庆县城西部,省地矿局高级地质工程师彭国海考证,黄龙潭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又名青龙潭、吸龙潭,海拔2210米,水质为二级地面水,水面面积7.8万公顷,分外、中、内三塘。出水口上方岩石上有摩岩“活泼泼地”4个大字,上款“乾隆戊寅年”,下款“鹤丽使者笔”,现为云鹤居民的郊游场所。
在古代,黄龙潭不仅担负着防涝疏河等水利功能,还是官民同乐的地方。潭边山脚下修有戏台,紧挨戏台一侧的龙潭里有石头桥,石墩离水面三丈高,便于看戏。
最令人称奇的是,黄龙潭中生长着数十株有着三四百年树龄的古柳树,根系泡在水中,却生长旺盛。有的树干已长到两人合抱,树冠荫及百余平米,株株枝虬叶茂,美如华盖,更增添了黄龙潭的美妙与神秘。

昌宁龙潭寺
保山昌宁龙潭
美丽传说 成就一泓泓清澈
在昌宁,很多地方的寺庙、河流、公园均以龙潭命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与水有关。其中,昌宁龙潭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昌宁龙潭寺,距县城5公里,始建于明代,由“龙潭古刹”“龙潭碧池”和“望山听泉亭”等景点组成,景色绝佳,空气清爽,极富山野情趣。
在龙潭寺经营小吃的段大爷介绍,龙潭寺原来不叫龙潭寺,而叫龙王庙,当地人也称之为龙洞。传说远古时代,这里只有涓涓细流,遇到干旱时甚至滴水不流。一年又值大旱,眼望着禾苗将要枯死,人们成群结队到此进香求水。不多时,好似有水流的声音,人们定睛一看,果真有股清泉从石缝里奔流而出。自此,这里再没闹过水荒……
相传,为当地人们送水的,有三条龙,一条叫石龙,一条叫沙龙,一条叫土龙。三条龙各有神通,石龙所送的水,从望山听泉亭对面的岩石里,喷出最大的水流;沙龙所送之水,从沙中呈喷泉状涌出;土龙所送之水,则从土里渗出。但无论是从岩石里喷出,从沙里涌出,还是从土里渗出,这些水都有一个特点——四季清澈。
曾美丽动人,如今干涸……
昆明蓝龙潭、九龙潭
九龙吐水已成历史
昆明龙泉路有个蓝龙潭,如今龙潭早已干涸,泉眼上方被厚实的水泥板封住,出水口早已没有半滴泉水溢出。只有出水口下的排水沟是湿润的。曾住在龙潭边的张大妈回忆起蓝龙潭时眼里满是幸福:“十几年前,蓝龙潭的水还很粗,那水清亮亮的,洗菜、淘米、洗衣服,村里的人都靠着这水。”另一位村民说:“多年前蓝龙潭里的水很多,我们之前在潭里抽过水,那水很清。”
此外,翠湖的九龙潭(也叫九龙池)也不得不提。九龙潭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还向昆明市民供应甘甜清泉……1976年5月22日起,翠湖九龙潭不再冒水……1986年,昆明市政府拨款100多万元,安装抽水设施,由盘龙江抽水入湖。翠湖的九龙吐水,已成过去的历史。

丽江黑龙潭
丽江黑龙潭
短短9年7次断流
黑龙潭位于丽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俗称龙王庙、玉泉公园。泉水从象山脚下的古栗树下涌出,汇成一汪湖水,清澈如玉,水底游鱼穿梭在水草间,潭畔花草树木繁茂,楼台亭阁点缀其间,雄伟壮丽的玉龙雪山倒映在潭水中,与园中亭台楼阁争相辉映。
据记载,黑龙潭泉水百多年间曾发生多次断流,本世纪初的2004年~2012年,短短9年时间有7年出现断流,黑龙潭泉水断流周期明显缩短,出现频率增大。泉群于2012年1月21日至2014年9月5日,断流达965天。如今,黑龙潭从外引水补充水量,玉龙倒映十三峰的美景得以重现,潭水虽清澈但也少了几分灵气。
开远南盘江边99眼小龙潭
如今它们都面临干涸
南盘江自北向南进入开远市后,在打免寨处突然转身向南流去。转身前的地段,就是开远市小龙潭镇。
小龙潭镇有99眼龙潭和99个寨子,如今龙潭边有许多的龙眼树、芒果树、万年青、攀枝花、夜荷花树等。
这么多龙潭怎么来的?小寨街51岁的王旭明说,传说是一位道士放出的99条黄鳝钻出来的。后来,每眼龙潭边有了人家,最后形成了99个村寨。为了庇护龙潭水永不干涸,附近居民还在此建了一座龙潭庙,并且在潭水汇集的河流上建了一座大仙桥……
可惜随后在西边的布沼坝发现了一座大煤矿,随着小龙潭煤矿的不断开采和扩建,如今,大量村寨搬迁,龙潭被挖的挖,填的填,只剩下10多眼龙潭还出着水,且水量越来越小了。

更戛龙潭河
延伸阅读
龙潭之“龙”出于自然崇拜
云南历史研究学者“风之末端”介绍,据说,云南“龙潭”这个词是来自于古代中原。人们出于对自然的崇拜,创造了“龙”这个水神,因为过去测量手段的落后,人们认为有很多水的地方蕴藏着未知的力量,就认为水里有龙。因此,许多寺庙、河流、公园均以龙潭命名。
云南过去所有的龙潭,都会有一座龙王庙,这样做,除了方便到龙王庙祈求风调雨顺外,还在提醒大家别把龙潭这个公共水源破坏、弄脏,传说这是要遭受龙王用神力处罚的。
这个风俗在云南很多地方都保留着。前年“风之末端”去通海的一个龙潭采访,有人砍伐了龙潭边上的一棵小树,老乡们就罚他拿出10斤香油给龙王点长明灯,以儆效尤。
另外,过去,龙潭里的龙王对一个地方很重要,甚至是需要皇帝册封的,昆明的黑龙潭,曾由雍正皇帝册封为云南总龙王,白邑的黑龙潭,是光绪皇帝册封的盘龙江龙王。
至于为何各地的龙潭水质时清时浊,这个和各地的地质情况不一样是有关系的,但是并不排除有污染的情况存在。
(春城晚报 统筹 邓建华 记者秦蒙琳 左学佳 木晓雯 黄兴鸿 崔敏 任锐刚 李继升 邓建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