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管教把午餐送到刘某手中。
8月9日,本网刊发《龙凤“8·8楼道血案”调查》一文,报道了8月8日早晨,住在龙凤区龙凤镇某居民楼4楼402室的杨老太,被邻居刘某用刀砍死一事。记者在采访时,听附近居民说,刘某患有精神疾病,本在市第三医院就医,因其母病重,被接回家中,不料引发惨案。
由于刘某有精神病史,其在行凶时是否有行为能力,还需等待司法鉴定结果。血案发生后,刘某被公安机关刑拘,羁押在市第四看守所。
8月20日,记者来到该看守所,了解刘某在看守所里的生活。
同监舍服刑人员:“头两天没敢睡觉”
市第四看守所的张管教告诉记者,8月8日,刘某被龙凤公安分局送入该看守所,管教只知道刘某是杀害邻家老太的疑凶,有精神病史,却对他的病情不清楚。管教积极与刘某的家人联系,了解他发病前的症状,并索要了预防其发病的药物;另一方面,由于刘某发病时比较狂躁,张管教特别交待与刘某同监舍的人,时刻注意刘某的行为,预防他发病伤害他人。
与刘某同监舍的李某告诉记者,刘某入看守所的头两天,他没敢睡觉。因不知道刘某的真实情况,真怕出什么意外。由于管教特别交待,千万不能刺激刘某。因此,在监舍内,大家从未问过刘某行凶的事,甚至连“血”、“杀”这类敏感的字都不会提及。
那么,刘某进入看守所后,处于什么状态呢?
李某说,刘某自进入看守所以来,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他(刘某)送进(看守所)来那天,是晚上6点多。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怎么的,见到刘某的时候,就感觉他眼睛发直,很不正常。”
管教一直按时让刘某服药,刘某很安静,服从管理制度,只是一句话都不说。进入看守所的第3天,刘某把毛巾边放进嘴里,沾着唾液在墙上写字,写了好几个字,但李某只认清了“杀人”、“妈”这3个字,李某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也不敢问。

狱医给刘某检查身体。
重点看护:“专人照看刘某的生活”
刘某就如同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样,让人时刻提防着。有一天,刘某的情绪出现了波动。因刘某的羁押期原是到8月15日,但对他的司法鉴定结果没有出来,所以羁押期延至9月7日。刘某一直念叨:“不行,要出大事了,我得回家,我家里有事。”张管教和刘某聊过后,得知刘某是担心他妈妈的病情。于是开导他,让他的情绪渐渐平稳。同监舍的人,没有人歧视他,在生活上尽量给予他帮助。
刘某成了看守所内的重点保护对象。洗漱、吃饭、睡觉,这期间必有一个狱医和一个干警陪伴在他身边。监控设备专有一个探头固定在刘某的位置,为了他的安全,也为别人的安全。
“我啥时候能回去啊?”管教们最怕刘某问这句话。因为他们不能让刘某知道,他刚入看守所不久,他的妈妈就因病去世了。为了守住这个秘密,管教调整了监舍。把可能从探亲人口中得知刘某家情况的服刑人员调整了监舍。管教说:“其实他也挺可怜的,连妈妈去世也不能让他知道。”
虽然刘某有些行为与常人不太一样,但没有司法鉴定的结论,谁也不能判断刘某作案时是否真的是病情发作。“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因此,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看护着刘某。
上面有监控,监舍内有人24小时看护。每餐饭前,狱医会给刘某做身体检查。吃饭时,管教把饭菜打好送到刘某手中。管教和狱医一同按时给刘某吃药。即便如此,管教仍不厌其烦地强调:“大家多注意点,千万别有任何差错。”(记者 凝梵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