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深化国企改革要“破”更要“立”
2015-01-11 08:54:00      来源:昆明信息港

    导读:近日,《昆明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炉,从多个层面明确我市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实现路径。

    昆明在前几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取得不凡成绩,本轮国企改革将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亮点?深化国企改革又将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起到怎样的作用?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国资委负责人。

    改革要“破”更要“立”

    历史在改变中前进。在民营经济占到中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之后,国企改革再次成为社会焦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议程。

    每一轮国企改革的落脚点都在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昆明市坚持“两个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实现“三个转变”(从注重经营业绩向经营业绩与管理行为并重转变,从注重结果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转变,从为了效率忽略程序向通过程序实现效率转变),监管举措创新而务实:市国资委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而是考核企业经营结果,不审核企业决策的可行性而是审核企业决策的合规性。全面实行外派董事,防范国企内部人控制;监事会主席担任监管企业纪委书记,增强纪委工作独立性;除国家规定的企业国有资产出让强制进场交易外,我市又扩展到企业国有资产租赁强制进场交易;对投融资公司的考核,体现了考核的真实性、引导性、公平性。国务院国资委和外地国企改革思路涉及最多的方面,如,“管资本”、“分类考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等提法在我市已经实现或正在开展。

    “改革创新必须发扬勇于担当的精神,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国家“顶层设计”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合理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发挥作用”的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契合市场法则、体现政府职能,特别符合昆明国企的实际,是昆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遵循。

    在《意见》中,我市国企改革的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明确国企功能定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其中的两个方面。这位负责人说:改革要破更要立。昆明国资企业主要是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滇池治理、民生工程筹措资金;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办国企的目的,就是为了上述目标。进行国企改革的目的是要让国企更好地发挥上述作用。

    明确四类国企分类指导

    昆明国有企业改革可谓“起步早、行动快、步子稳”。历经全面深入调研,易稿20余次后,形成最终的《意见》。“我们一直坚持发展导向和问题导向,谋定而后动。”市国资委负责人认为,改革是以促进发展为目的,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进而推动国有企业在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什么要坚持问题导向?“是为务求实效。”市国资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我市国企改革发展取得可喜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把脉当下市属国有企业,仍需“开方”除病:投融资公司运营面临困难,负债居高,政府性债务风险较大,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制度改革不彻底、不到位,监管有待深化,已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意见》将昆明国有企业分为投融资公司、市政公用类企业、产业及管理服务类企业、尚未纳入国资监管市属国有企业四类,分别明确主要特点、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分类推进改革调整,这是此次昆明国资国企改革的一大亮点。

    不一样的分类,带来不一样的改革方向——投融资公司完善资本布局,增强功能作用;市政公用企业提高承载能力,推动健康发展;管理服务类企业拓展服务领域;产业类企业加快转变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例如,市政公用类企业并不是简单地追求“资产保值增值或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是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在更高的层面上谋求“百姓福利最大化”。这也是市政公用类企业的本职。

    而这些市政公用类企业手中握有大量的公共社会资源,如何通过改革逐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政府也能减少对它们的补贴,企业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发展的问题,这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意见》同时指明了实现路径:扩大运营规模和范围,做优非主营业务,支撑主业发展;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盘活存量资源,提高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城市公共服务的主体作用。

    瞄准深化改革的核心命题

    讲好“普通话”,说好“昆明话”,破解昆明发展的难题,瞄准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命题。

    昆明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有资本退出阶段、以充足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国有资本布局阶段、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有资本发挥作为阶段。目前,昆明市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投融资、市政公用领域。截至2014年10月底,市属监管企业总资产4853.57亿元,净资产1998.06亿元,其中,投融资类企业1891.89亿元,占94.69%;市政公用类企业62.65亿元,占3.13%,产业43.52亿元,占2.18%。

    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管好投融资公司,就抓住了昆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

    事实上,投融资公司是政府和市场对接的平台,是建设资金的筹措主体。昆明市属投融资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完成投融资3000多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投融资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债务重、负债率高、缺乏资本金;平台公司融资能力较弱,新增融资较为困难;体制机制不顺,管理较为粗放;现有平台公司多、散、乱、杂,行政成本、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都在制约着投融资公司健康发展。

    为此,《意见》提出了投融资公司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投融资公司运营能力,完善资本布局,优化、统筹调配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民生工程提供资金支持;做实资产,做实项目,实现“融资、偿债、再融资”的良性循环,完善公司管理机制,实现投融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在产业、交通、滇池治理与环保、城镇化建设、民生工程等板块发展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实体企业集团。

    同时,这也回答了影响当前昆明改革发展稳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13个突出问题中的“政府性投融资公司运营不佳,政府性债务风险较大”的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弥补国企天然缺陷

    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天然缺陷——终极委托人利益信号扭曲、利益链条断裂导致代理人道德风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昆明本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另一大重点。

    我市多数是投融资公司和公用事业企业,其健康发展事关全局,而这些公司有其特殊性且拥有较多资源,短期内的经营结果不完全反映潜在问题的实际情况。

    “为什么投融资公司打滚式地增长,包装一个新项目,又成立新公司,长此以往,国有企业会走进一个死胡同,越改越多,越改成本越高,越改负担越重。”在近日召开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昆明决策者直指当前投融资公司存在的问题。

    不能把投融资公司和投融资平台不断地去扩展,导致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承担太大的风险和负债。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做文章,想办法加强内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架、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和解决投融资公司的再融资能力问题。

    用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我们的企业,强化内部的管理,防范投融资公司的风险,这可能会是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内在动力的一个关键。“加强企业法现代人制度结构,凡是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并运转起来。”昆明决策者斩钉截铁地说道。

    《意见》明确提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国有企业健康运营。具体举措包括:完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分类监管、综合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制度严明、行为规范的企业决策体系。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云南大学经济学教授胡颖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改革趋势,“这样可以让国有企业的经营变得更加专业、更加现代化,国企只有在经营理念上发生转变,国有资本的投资能力才能像现代资本投资一样,具有良好的资本流动性和灵活性,投资能力和运营能力才会变得更强。”

    改革要“啃硬骨头”

    此次《意见》提出的国企改革“路线图”,是一个更加系统、全方位的顶层设计和制度性安排,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此次改革是在历经前5轮改革后,面向深层次问题的改革,其“深化”的特点将更加突出。“现在是步入改革的深水区,要‘啃硬骨头’。”这位负责人说。

    众所周知,国企改革,最难改的其实是人。一位受访专家表示,国企行政化色彩过浓的弊病,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比如,企业家强调冒险和创新精神,而官员则趋于保守。一个国企负责人,如果在任时不犯大的错误,基本可以舒舒服服干到退休。还有一些国企负责人,一边享受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各种资源,一边还拿着市场化的高薪,公众对此颇有意见。

    “改革要啃硬骨头,肯定会触碰一些人的利益,改革就是不要怕得罪人,工资拿得高高的,企业做得亏亏的,这种国有企业肯定有问题,这说明制度导向出现了问题。”这位专家表示。

    昆明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以“1+3”形式发布。其中,“1”是指《昆明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意见》,“3”是指《昆明市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规定》、《昆明市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昆明市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管理暂行办法》3个配套方案。

    而这些相关配套文件,就是要向这种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

    具体举措包括“上市公司领导人员薪酬水平、福利性收入等薪酬信息应向社会披露;非上市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信息,参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向社会披露”、“科学设计企业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职务升降重要参考”等。(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

编辑: 孙红亮 责任编辑: 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